谈起我最喜欢的电影,《音乐之声》当仁不让。这部看了无数遍的音乐片,无论是情节还是插曲,都让人无法忘怀。插曲中,那一首《雪绒花》,也曾深深地打动我心。
《雪绒花》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冯·特拉普上校拗不过孩子们和玛丽亚的请求,在大女儿的丽萨的和声下,弹唱的一首小样。这一段上校轻声地吟唱,让人觉得美好而又平静。《雪绒花》在此时,只是一首优美的歌曲,而雪绒花,也只是纯粹的一株“小而白”的花朵。
这首歌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局势已经变得万分危急。上校一家为了脱离纳粹的控制,来到了音乐节的会场参加比赛。特拉普一家的压轴节目,就是上校演唱的那一首《雪绒花》。然而上校才演唱了几句,就已经哽咽了,几乎唱不出一个字来。就在这个时候,玛丽亚轻轻地接上了这首歌,然后,特拉普一家的七个孩子们也和着音乐唱了起来,全场的观众屏息聆听着这首妇孺皆知的歌曲,这首属于他们民族的歌曲。少顷,观众们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热情,随着雷动的掌声,纷纷一起唱起了这首《雪绒花》。独唱汇成了合唱,这撼动心灵的画面,让人难以释怀。
这或许就是从小政治课上一直所说的“爱国情怀”吧。套用政治课本上的那段话,所谓“爱国主义”真的是全世界每个国家的人民普遍都会拥有的一种基本的情怀。它的确是一面被高举着的旗帜,鼓舞着、激励着无数的人为了自己热爱的祖国的利益去献出自己的一切。
还记得当上校知晓纳粹要招募他参加海军,指挥第三帝国海军部队的时候,他那一脸的不屑与愤怒;还记得上校不愿意在自己的家门前悬挂第三帝国的国旗;还记得上校愤怒地扯下被挂在家门口的第三帝国的国旗,将卐标志一撕为二;还记得连麦克斯都不愿行德国礼,不愿意说“希特勒万岁”……
依然还记得上校和男爵夫人谈话时的那么一个小小的细节,当两人谈到萨尔斯堡与维也纳时,上校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在萨尔斯堡)比在维也纳,在那些眼花缭乱的沙龙里与一些无聊的人东拉西扯,举着香槟狂饮,跟着‘那个’施特劳斯的舞曲乱跳……(要好得多)”
上校口中的施特劳斯,指的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1933年曾担任纳粹德国“国家音乐局”总监(虽然似乎并非是本人所愿,但是上校应该对这一段并不知情),因此,上校在提到他的时候,口吻极其蔑视。
热爱生我养我的那一片土地,热爱自己民族流传下来的传统礼节,保卫自己的家乡不遭外族的侵犯,这样的心情和行为,在政治课上,被我们称之为“爱国”。所以,“爱国”,真的是每一个人都会拥有的品质和精神,这种精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被继承和发扬着。
雨果曾说过,“我虽然看破一切,但对你的崇敬却依旧。你——神圣的祖国;你——神圣的自由!”
所以,也难怪无论是上校,玛丽亚,还是麦克斯、修女们,大家都会贡献出一己之力,去维护自己的祖国,去争取那可贵的自由。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