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 2014-07-29

误会

一九九五年,某医院某科室内。

“……昨天的雨下得挺大啊……”

“是啊,我去建华那里的时候,他还以为我有什么麻烦了呢。”说话的是焦英,她正等着牛嫂的反应。这两人都是医生,又住对门,所以两家交情很深。

“你去过建华那儿了?为了我们家小牛?”牛嫂问。

“嗯。”

“他怎么说?”牛嫂的眼神里露出一丝希望。

“我想,他是不会拒绝我的。”

“谢谢你,焦英,谢谢你!”牛嫂握着焦英的手说道。

数天前,牛嫂家。

焦英被牛嫂请进家来,看见茶几上摆着一艘玉雕的渔船。

“牛嫂,你这是……?”

“啊,你可得帮帮我们求求刘局长,我们家小牛,他太不争气了,成绩时好时差,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呢?”焦英闪烁其词。

“伟伟的事情,街坊都有传。”牛嫂毫不忌讳地说,“我也知道,你对刘局长的妻子有救命之恩,你的请求,他不会不帮的。”

一阵犹豫之后,焦英还是答应了牛嫂的请求。

原来,一切都是因为两家的孩子——焦英的儿子伟伟与牛嫂的儿子小牛今年要考初中了。焦英担心伟伟考不上重点初中,便找到了她的老同学刘建华,后者是一位局长。他可以托关系联系上教育局长,帮助焦英的儿子进入重点初中。由于许多年前焦英曾挽救了刘建华妻子的生命,所以再三犹豫之下,刘建华还是答应了焦英的请求,试着去联系了教育局长。

此事传到牛嫂的耳朵里,于是就有了牛嫂请焦英去家里的那一幕,而茶几上的那艘玉船,便是托刘局长送人“走关系”的礼物。

然而,当焦英再一次去拜托刘建华的时候,刘建华却数落起她来了:“我说了,伟伟他平时学习就不错,其实自己努力考上重点也是挺容易的一件事,而且我也只是去跟赵局说,万一,仅仅是万一,到时候考试要真的差这么一分两分,还是想想办法的。”

“小牛那孩子,其实成绩有时也挺好……”

“你这倒好,不是又给我一个烫手山芋么?还有,还有这个是什么意思,要我去送人?这实在是,这我实在做不出来啊!”刘建华越说越激动,指着玉船扔下一句“要么现在把这玩意儿拿回去,要么以后拿回去”便一言不发了。

焦英没有将此事告诉牛嫂,可当牛嫂又送来了一个三千元的红包时,她再也忍不住了。她将再一次拜托刘建华的事情原委告诉了牛嫂,牛嫂懵了,整个人杵在那里,一动不动。而当晚,焦英又连夜冒雨赶去刘建华的家里。

第二天,牛嫂直到焦英说出“去建华那里”,都对焦英不理不睬。然后,便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就在两人又重新和好以后,她们又一同在教育局门前排了许久,将一本内藏玄机的书送到了一位负责小升初的负责人手里。觉着自己的儿子升学有望,牛嫂总算松了一口气。

然而没过几天,刘建华便请焦英去他家一叙,又一次当面批评了焦英。刘建华让焦英将玉船和书送还给牛嫂。原来,是那位负责人找到了刘建华,并给他看了书中藏着的珍珠项链。

望着茶几上的玉船和书,牛嫂夫妻俩瘫在了沙发上。

“你说,焦英会不会压根儿就没有替我们送过玉船啊?”牛嫂问丈夫老牛。

老牛掐掉了手里的烟,缓缓地说:“也许吧。她一个女人,自己一个人带着伟伟也挺不容易的。这重点啊,咱家小牛上了,说不定她家伟伟就下了。这胳膊肘啊,谁不向着自己拐呢?”

牛嫂把小牛叫到身边,含着泪说:“小牛啊,妈没本事,该做的都做了,也没啥办法了。这重点,你可得靠你自己了啊!”

几周后,伟伟凭着自己的努力,以296分靠近了重点初中。而小牛,却因为在语文考试中作文偏题,与重点初中失之交臂。

……

又到了九月份,小牛因为不想让妈妈难堪,便一个人早早的背起书包离开了家。望着小牛独自一人离开的身影,牛嫂的呆呆地站着。

两家之间,也没有了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