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将近年中的时候,便有了换工作的意愿。其实原本就计划最早工作满一年,最晚去年年底跳槽的计划,然而想要跳槽,光有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契机。似乎本命年会犯太岁这个说法在我这里一点都行不通,我去年的运势非常的好,“RP”好到了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地步,于是,很顺利的,进入了一个被人称之为“四大”的地方,然而这一切,不得不感谢老哥的辅导,以及我从来没有拥有过的运气——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幸运的人。
去年6月的某一天,老哥来电问我,愿不愿意去PwC的一个做个人所得税的部门试试,他们部门因为人未招满,有额外的机会。其实税务方面我了解的并不多,所以有些犹豫,其实另一方面,我也确实不太愿意进入四大这种高强度的地方。然而,试试就试试吧,抱着这样的心态,我答应了老哥,将简历发了过去。
老哥告诉我,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一方面这个部门缺人(后来我逐渐明白为什么会导致缺人了),另一方面这个部门女性多,也挺想要男孩子的(1:6的男女比例,确实很不协调),所以我的机会挺大的。于是很快的,就被安排面试了(经理面试安排在上午,我趁着去银行和税务局的借口溜出了公司)。由于事先了解了一些关于这个IAS部门的一点资料,但是还是毫无头绪——我甚至连International Assignment Services的中文意思究竟是什么都不懂,所以也不免有些紧张。因为已经有工作经验了,所以面试的问题围绕着工作展开。很久没有面试了,我早已忘记该如何去做,于是回答着对方的问题,就这样紧张的过了20分钟,但是感觉,似乎还不错。
当天下午,就接到了第二天下午进行Par面的通知,并且同时接到了老哥的电话:“头发还要剪短,眼镜要换一副,皮鞋也要换一双,下午早点下班来我这里跟你说点东西。”命令式的口吻让我不得不完全服从,于是,便提前下班开溜了。
针对第二天的面试,老哥开始让我准备中文和英文的“答案”,他说,面试无非就是几个问题:自我介绍、工作内容、工作中学到了什么、如何得知招聘的、关于PwC、为什么选择PwC、对IAS的了解、面对新工作等等,而且这些问题很多都是可以用相似的“答案”来回答的,而我在上午的面试中,虽然“有所准备”,但是却“过于被动”:经理问什么,我就回答什么,不会扩展(当然也不能扯得太远)。
这里举几个例子吧(就不说常见的问题了,应届生论坛里面经一大堆呢),比如“你对IAS了解么?”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最简单的答案莫过于“I know IAS stands for International Assignment Services and it provides services in tax for stuff overseas.”也就是点到即止即可,因为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我确实并不了解IAS,不可能说得头头是道,所以末了,可以追问对方一句“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something more about it?”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
又比如当被问到“工作很枯燥,你如何看待”时,不要纠结在“枯燥”两个字上,可以说完成了枯燥的工作后的感觉和心情。从这个问题可以展开,也就是一些很mean的问题,不一定要按照面试官的思路去走,不要被他套住,要发散性思维的去想,去“合理规避”。
比如老哥问了我一个很难的问题(他说,要真有人被这么问,那也算运气太差了),“个人兴趣是什么”,我回答“写博客”,于是重量级的问题出现了“你觉得你的兴趣和工作有什么关系么”。当时我的回答是“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会写在博客里,和朋友分享,然后我的朋友会评论我的博客,我也给予一定的回复,这样不断地与人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东西。”如此之类,对于这个答案,老哥是比较满意的,他说,点到了一个关键字“交流”和“分享”,这个很好,因为PwC很注重团队合作,很注重这个。“当然”,他最后随口说了句,“这个问题比较无聊,没人规定兴趣要和工作有什么关系”直接打败了我……
于是第二天,凭着不断的微笑以及老哥叫我的技巧,面对了一个看上去还挺不错的Par,虽然全程都是英语,虽然很多时候我并不明白她在说些什么(我承认,一年多不接触英语的后果很严重),但是微笑和点头也是很有用的——或许是他们真的很缺人,所以很快便得到了offer。
于是,我的新工作,就这样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