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写下《变形金刚效应》的时候,是的的确确看了《变形金刚2》的,所以对于影片的评论以及观众的反应还能说有着比较客观的想法,但这次提笔写下《阿凡达现象》却是毫无根据的揣测,所以,主观的成分很大,于是,便不再去涉及电影本身了,只是谈谈电影这个大概念,还有导演,以及所谓的“现象”。
当然,“阿凡达现象”具体是指什么,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有的人把它理解为“一票难求”的现象,也有的人把它理解为一种“文化渗透到各领域”的现象,而在这里,我所要谈的,则是更趋向于前者,但是也不尽然:因为我把这一现象加入了一个起因:媒体的力量。
其实说实话,《阿凡达》刚上映的时候,情况基本是与两部《变形金刚》一样的,大片,大制作,大手笔,于是看的人也多。但是在电视、电台、网络媒体大肆的渲染下,《阿凡达》一下子超越了《变形金刚》的气势,一跃成为了“一票难求”的局面。失实的报道,更是让人们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我所谓的失实的报道,指的是所谓的“涨价”,北京的情况我并不知道,但是“上海唯一的一家拥有IMAX的影院从150涨价至180”的报道,我却是质疑的,因为在大光明的官网上,和平影都《阿凡达》IMAX版本的票价,一直都在80(早场)至150(黄金时间)之间,并没有涨价。
因为早上有在车上收听广播的习惯,所以一段时间里,听到主持人聊的都是《阿凡达》,都是说“值得一看”、“一定要看IMAX版本、3D版本、胶片版本”,如此之类。我想在这种大肆宣扬的情景之下,人的从众心理一定得到了极大地激发,所以才会导致了这么一股观影热潮。
当然了,和平影都这一次也确实赚了一笔,原本电影在上映四周后,一定会降价的定律被打破了(即使是两部《变形金刚》也没有打破此规律)》,因为和平影都推出了“预定票”,并且期限一下子升至一个月,于是,原本会降价的票价,也就继续“维持原判”,估计,这一股浪潮会一直延续到春节之后。
其实《阿凡达》火爆除了电影本身情节、人物、特效等的原因以外,应该就是3D和导演的原因了。说3D,其实主要还是IMAX版的3D,印象中在和平影都放映过的电影中,似乎没有一部电影是完整的3D-IMAX版,也就是大多数的3D电影没有IMAX版,而大多数的IMAX电影,最多只有一小段的3D版本(比如《超人归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所以,体验一种巨大的3D感官刺激,是一种极大的满足。
或许单说詹姆斯·卡梅隆,除了对电影感兴趣的人,一般知道的人还真的不多。但是一旦说到了那部大名鼎鼎的《泰坦尼克号》,那可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即使不怎么看电影的人,也一定知道《泰坦尼克号》,一定知道席琳·迪翁的那首《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其实个人也挺喜欢卡梅隆的,他拍片不多,但其中相当一部分堪称经典:《异形2》确实是超越了《异形》的续集;而《终结者》的登场,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同样的,《终结者2》,也不是简单的重复《终结者》,有着质的飞跃;而《真实的谎言》,则将荧幕硬汉阿诺德·施瓦辛格那温情的一面显露无疑……(当然,《泰坦尼克号》已经不需要我再赘述了)
不过个人最喜欢的导演倒也不是卡梅隆,而是蒂姆·伯顿,喜欢他的黑色阴暗,喜欢他的哥特式风格,喜欢他那独到的视野。
回到正题,其实在《阿凡达》上映期,我已经有了准备观影的冲动,早在去年年末的时候,我就已经将《阿凡达》与《大侦探福尔摩斯》列为了年初必看的电影,只是《阿凡达》现在的局面,却造成了我强烈的逆反心理,逐渐地失去了去电影院观看的热情。
《2012》就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电影院观看,而现在,我不确定,是否又会错过《阿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