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需要帮母亲处理一些事,今天又踏上了去闵行的行程。虽说闵行离徐汇并不太远,但自己也已经有几年没有去那里了,没有到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公车沿着沪闵公路向南,这辆“徐闵线”自己再熟悉不过,最早从闵行到市区所乘坐(也只能乘坐)的,就是这条线路了。虽然后来有了东闵线(后来又改称东坪线,现在为公交816),以及无数的“徐闵专线”和中巴。每次在徐家汇都能听到“莘庄2元,闵行3元”之类的喊声,也每次都能看见中巴们占据着车站迟迟不肯开走的身影。时过境迁,现在2元钱,就能从徐家汇坐到闵行了,如果使用公交换乘,1元就可以了,比起当年,真的便宜不少(还没有计算物价呢)。
离开闵行已经有10年了,而自己生活在闵行也不过区区的四年,但这四年所带给自己的回忆,却有很多,很多。遇到的人、经历的事,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却感觉在闵行,学到了很多,很多。而这之中,对自己最有用的财富,是对人的认知,对友情的认知。有些人经过我身旁,住在我脑中,在我心里钻洞,一直到10年后的今天,念念不忘,即使没有联系,即便没有交流,在我记忆的最表层,也能随时显现出来;有些人变成相片,堆在角落,灰尘像雪一般冰冻,甚至,看到相片,都已经无法再说出他们的名字……
只是今天的主题不是人,而是道路,是闵行那几条我记忆中的路。其实对于闵行的路,我能够说出的,用两只手就足够数清了,北起鹤庆路,南止江川路,东到碧江路,西至沪闵路,中间夹杂着兰坪路、瑞丽路和宾川路。只是年幼的我,并不知道这些路的具体方位,只知道有这么几条路,只知道,江川路,是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又叫做一号路(其实今天从小八的嘴里才知道,原来十号路就是瑞丽路)。
办完了正事,联系了小八。然后便漫无目的地走在宾川路上(因为根据我的5800地图与GPS显示,那样走可以经过红园,到达我以前的家)。车不多,也不少,树荫遮蔽了整条马路,头顶的太阳被牢牢地锁在了空中,无法旱动道路。路上的人很少,偶尔看到三两个人,悠闲地坐在一起,闲聊着,一种恬淡惬意的心情油然而生。是啊,在这个慢节奏的地方,身心都可以得到彻底地放松。
走进红园,没有细看,记忆中,这只是一个小公园,比起公园,它显得渺小,但比起街心花园,它又过于庞大。小时候称之为“小公园”,是相对于闵行公园而来的,在午后来此闲庭信步一番,也别有一番滋味。
穿过红园,便来到了江川路,昔日的电影院已经面目一新,记得上一次来闵行时,它已经破旧不堪,而短短的几年,它已变成如今的“上海商影大厦”。如果拿它与长桥的西南影城作比较,前者就是富丽的水晶宫殿,而后者,只是一座平庸的泥瓦房。在电影院的对面,就是我住了四年的家,一个只有一间房,一个阳台的,简陋的家。如今大楼因为世博而粉刷一新,但从那排窗户上,依旧可以看到破旧的气息。周围的景色,一如以往的迷人,到处都被绿荫包裹着,树叶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之中。而路口的那爿火锅店,依然开着。“火锅城灯火辉煌”——姥姥在世的时候每到晚上就会这么形容那家“部落情火锅城”,真没有想到,12年过去了,它依然伫立在江川路上。只是,12年间,我们一次都没有踏入过这家火锅店。
沿着小路往东走,却发现与自己很有“财缘”的那座喷水池已经不复存在了。想起当初在哪里捡到过100元、捡到过50元,又想起自己为了喷水池里的几枚硬币,从家里找来磁铁绑上细绳“钓钱”,不禁莞尔一笑。
于是就到了江川路兰坪路口,那是自己印象最深的十字路口。在那里,经常放学买上一个茶叶蛋,或者豆腐干臭豆腐,以解嘴馋;在那里,等着晚归的母亲,期盼着在红绿灯下出现的那个熟悉的身影;在那里,无数次的小队活动,无数次的调皮或是正经的完成任务;在那里,见证了老闵行第一家肯德基的开张,一次次地在店门口唱着范晓萱的歌,跳着舞;在那里,经历了一个个早晨,一个个傍晚……
夕阳已经晕红了这片十字路口,当我从遥远的遐想回到现实之中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是那么的美。
江川路小学,依旧还是上次见到的样子,只是墙面似乎又粉刷了一次,大门口的铭牌旁,也多了“南校区”三个字。很想进去看看,只是发现学生仍在上课,也便没有了打搅的念头。(似乎之前的夕阳出现的有些早?!但是,我确实感觉到了那红色的温暖)
沿着沪闵路来到东川路,似乎小时候听说过这条路名,但是印象很遥远,在欧尚见到了小八。让她带着我再逛一遍,说实话,有些半推半骗的成分在里面,其实嘛,很久没看见小八了,有些思念,也有些牵挂。儿时的青涩,童年的懵懂,有些不能忘记的快乐……
最后去了闵行公园,或许真的是物是人非,感觉闵行公园在这十年间,萧瑟了不少。只是,看见了猴山的那群猢狲,才让我有一些曾经的味道……
夕阳西下,告别了小八,坐上了返程的巴士。在这滚滚沙尘之中,向北而行。回想起十多年前,在这个时候,应该是向南而归,不禁感叹世事的变迁,是如此不可思议……
四年,很短的一段时间;
回忆,很长的一段思索;
友情,很真的一段感情;
懵懂,很美的一段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