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部由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科幻电影,但是,它又不同与一般的科幻电影,正是因为它特独特的叙事角度吸引了我。
乍看之下,以《人工智能》为题的电影,一般所要讲的应该是机器的危险性或者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人类生存问题,可是,这部影片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它所讲的,并不是什么宏伟的人与机器的战役,而是一个小机器人的故事,一个小机器人,关于爱的故事。
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马丁何时才能从长眠之中醒来,年轻的母亲莫妮卡悲痛万分。她的丈夫,亨利,因为所在公司的一项计划而给这个痛苦的家庭带来了一丝希望,一个拥有人工智能的机器孩子,戴维。
起初莫妮卡并不接受戴维,然而,随着自己的孩子马丁一天天的昏迷着,一份母爱渴望被释放,终于,她启动了爱的刻印程序,一项不能被逆转的程序,也因此,她的感情和戴维的感情将永远的粘结在一起。
不知道是莫妮卡的幸运还是戴维的不幸,马丁从昏迷之中苏醒了,可是,这个小孩子对戴维并不怎么友好,他认为戴维只是他的“高级玩具”。因为对莫妮卡的爱,因为对马丁的爱,使得戴维经常做出“伤害自己”以及“危及到马丁”的事情来,终于,亨利无法忍受了,莫妮卡也因为自己的孩子,而无法再去爱这么一个机器人了。
但是,如果将戴维送回机器人工厂,等待他的只有被销毁的命运;百般无奈的莫妮卡只有将他遗弃在了树林之中,陪伴戴维的,只有马丁以前的玩具,一只泰迪熊。
故事的另一头,性爱机器人乔深陷一桩谋杀案之中,不得已开始了逃亡的生活。在躲避“人类竞技大会”的狩猎时,与戴维相遇了。两人双双被俘虏。
人类竞技大会上,因为戴维的高度仿真以及拥有感情能力,使观众相信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孩子,也正是因此,他才得以逃脱。而乔,则阴差阳错的跟着戴维一起逃离了“人类竞技大会”。
因为莫妮卡曾经讲过的一个“皮诺曹”的故事,戴维深信,只要找到蓝精灵,就能将自己变成真正的孩子,这样,他就又能回到莫妮卡的身边。于是,他和乔踏上了一条探索之旅。
在电子城,他们见到了“无不知博士”,在他的提示下,两人来到了“世界尽头——曼哈顿”,在废弃的博物馆里,戴维遇到了他的创造者——哈比教授(也就是研制戴维的教授)。
不相信教授所讲的一切的戴维驾驶着水空两用飞机潜入水底,看到了梦寐以求的蓝精灵,他祈祷着,祈祷蓝精灵将自己变为真人。
两千年过去了,人类已经从这个世界上灭绝了,高智能的机器人发现了冰层下的戴维,并将他救起。在戴维的再三请求下,他们终于凭借莫妮卡的头发使她复活,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
戴维和莫妮卡度过了美好的一天,没有马丁,没有亨利,只有他们。
夕阳西下,莫妮卡的生命再一次结束了,而戴维,躺在她的身边,闭上了眼睛,这是“出生”以来,第一次睡觉……
一直被这段故事所感动着,一份电子的爱,竟能保持50年、200年甚至2000年。这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这是所谓的A10神经所连结着的无法割舍的感情。
“如果机器人懂得爱,那你怎么能保证他不懂得恨呢?”好像记得亨利这么对莫妮卡说过。并且,这样的事,的确发生了,戴维对莫妮卡的爱十分的狭隘,他甚至不允许有别的“戴维”来干涉。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戴维在看到和他相同的那么多机器人时,所做出的过激反应。
我相信,在没有马丁的日子里,莫妮卡一定是爱着戴维的,因为那时候,戴维就是她的全部,戴维就是马丁,是她的孩子,是她无法割舍的爱。而当自己的孩子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时候,母亲,自然会义无反顾的呵护、爱着自己的孩子,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无论戴维如何的“真实”,他始终,都不过是一个机器人罢了。
爱真的是相互的,如果莫妮卡不爱着戴维,那戴维一个人的爱,显得多么渺小而又微不足道,无论他如何的努力,他都无法成为真正的人,因为他虽然拥有爱的权利,可是,却无法得到被爱的权利,所以,他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我相信,未来的高智能机器人送给戴维的礼物,莫妮卡,并不是真正的莫妮卡,并不是什么复活了的莫妮卡,而是戴维心里所希望的莫妮卡,一直爱着戴维的莫妮卡。
关于人工智能,或许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人类的伦理问题。拥有智能的机器,是否值得我们去爱;拥有智能的机器,是否等同于拥有生命;拥有智能的机器,是否能与人类站在一个台阶?
看完了这一系列的人工智能的电影,我只能说:不能。即使每个人都希望人与机器是平等的,可是,这确是永远不可能的。
突然想起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的“机器人三大法则”来了: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但不能违背第一法则。
三、在不违背第一法则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仔细想了一下,依旧是“人类第一”,这种以人为本的想法,其实并没有错,可是,我始终觉得,它是有问题的。
“我们创造了它,自然也能毁灭它。”是这个道理吗?
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