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悟 · 2007-09-04

死与不死

其实,内心很矛盾,有些不愿意再看《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了,不知为什么。

第一次接触哈利波特,是02年初的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之后的第二部,没有去看,是在家里看的盗版(貌似还是当初哥哥买的)。之后很久,就没有再去关心过,认为不过是一部人为炒作的电影而已。甚至都懒得去看原著。

一直到05年,就在英文版《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上市前的几个月,我才买了前五本中文版看了起来。看完了前四本,说实话,虽然不是被深深吸引,但总还是饶有趣味的看完了。(不然的话,我也不会买了,像现在书店里满书架的畅销书,都是被我不屑的)

当我合上《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时候,我确实哭了,说实话,自己一直是个感性的人,所以,难以接受,小天狼星的死,还是那种莫名的死。于是狠狠的咒骂了JK罗琳。然而,发现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奇怪,哈利的一言一行,和前四本书中截然不同,当时以为是叛逆期,可是到了第六本,哈利的语气、言行却又回到了从前。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英文版同步上市的时候,没有去凑热闹,因为我觉得完全没必要赶这份“时髦”,况且自己也算不上一个“哈迷”,所以,就静静地等待中文版上市。可是哈利的影响力太大了,报纸上都会出现他的身影,所以,很快,“邓不利多被斯内普杀死了”的新闻出现在了许多“麻瓜的报纸”上。

对于哈利波特里面人物,最喜欢的就是这位睿智的老者,伏地魔最敬畏的人–霍格沃兹的校长,阿不思·邓不利多。自己像合力一样依赖着他,因为相信他,所以才不会为哈利的安危担心;因为相信他,所以对斯内普深信不疑;因为相信他,所以,才会喜欢《哈利波特》。(喜欢和迷恋是不同的概念)

渐渐的,有些厌恶罗琳了,特别是她放出话来说什么“要干掉哈利”,可后来却说“死掉两个主要人物”。听到这些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既然邓不利多都死了,哈利死不死无所谓了,死掉吧,最好每个人都死掉,就像《纳尼亚传奇》里面那样,‘你们的父亲和母亲以及你们大家都死了——正如你们惯常所说的,到影子国土去了。学期结束了,假期开始了。梦做完了;现在是早晨了。’……”

一直到现在,看到了《死亡圣器》里面逝去的众人,彻底对哈利波特失去了好感,有些失望,罗琳最终还是给了别人一个俗不可耐的完结。

查理蒂·伯巴基(霍格沃茨麻瓜研究课教师)、海德薇、多比、科林(格兰芬多中的一个学生)、弗雷德·韦斯莱、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狂热的食死徒)……死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人(和动物、精灵),已经让我无法再去享受斯内普的爱与忠诚、哈利三人的历险、伏地魔的邪恶……真想狠狠的骂罗琳一句“吃饱了撑的!”

为什么,疯眼汉穆迪死了、卢平死了、斯内普死了、伏地魔死了,连虫尾巴都死了,哈利却在什么弥留之际缓过来了?这有悖整个系列的“死者无法回来”的宗旨,在哈利身上,却又失灵了,尽管可以说哈利并没有处于“死”的状态,可是,我真的无法接受这么一种荒唐的结局。

哈利的电影依旧会去看,明年冬天,会看到邓不利多在大萤幕上离我远去,相信我一定会在电影院煽情一番。2010年的时候,看着最后的结局:一切都好。然后,和哈利,说再见!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c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