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说上海,光说上海人。或许很多其它地区、城市的人会非常敌视上海人,认为上海人狂。然而有的时候真的是这样,记得看到过这么一则笑话:北京人称北京之外为“地方”;香港人称香港之外为“内地”;台湾人称台湾之外为“大陆”;而上海人则称上海之外为“乡下”。刚看这则笑话的时候,我着实笑了半天,说实话,是因为觉得这笑话说的一点没错,其实平日里自己也是这样,外地人,不管是来自东北还是西南,无论是北京还是香港,总会不自觉的说出一句“上海已经这么多人了,这么多乡下人还要来凑热闹……”说实话,我所攻击的对象,有时不仅仅是来打工的农民工,更有其他穿梭在上海的异地人。凡是我不认识的外地人,几乎都被我称作“乡下人”,而且,似乎这种想法是早已根深蒂固的,不知为什么,在我为自己如此不尊重别人不寒而栗后,我依旧如此。
然而谁都知道,真正的上海人,一样是被上海人看不起的。似乎这也是上海最奇怪的一个地方,所以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详细地说明一下。首先说一下广义的上海人,就是指拥有上海市户籍的所有人,这已经无须说明了。接下来,也是最重要,就是狭义的上海人,也是上海人自己平时生活里经常说的“上海人”,通常,是拥有上海市区户籍的市民。这类人,可以说祖籍向上5代都不是上海人,也都是从异地迁徙来上海的,然后,出生在上海。(就拿我们家来说吧,我爷爷奶奶这里并不清楚,但是,他们的祖籍我确信不在上海,我外公是北京人,外婆则是广东人,外公外婆是在抗日战争时来到的上海,所以,我母亲出生在上海。)然而,那些真正的上海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本地人,却被上海人称作“乡下人”,因为他们通常是在崇明、南汇、金山等郊区生活。个人观点,很不喜欢被人称为“上海本地人”。因为觉得“本地人”一词在上海等同于“乡下人”,所以,在别人问起“你是上海本地人吗?”时,总是刻意地去解释,说,“我是上海人,不是本地人,因为……”
这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民族,突然想到的,“根据户口就可以将人划为三六九等”,就是那所谓的“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上海真的是一个现实的地方,有钱就是能好好的生活,没钱就是要活的低三下四。作为中国人口第一的城市,上海负载着1800万的人口(2005年底近1780万的常住人口),然而,上海由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市,区区6000多平方千米面积(在全国位列31,如此之小),所以,这个城市不得不分成三教九流。最终导致贫富差异大,而贫富的差异,最能使人心不一,各有所图。所以,在上海,体力工作者往往是最下层的,因为上海人自己不愿意干这些,而那些工人,也往往就是上海人所说的“乡下人”了。接下来就是农民,上海人其实蛮敌视农民的,因为现在的农民也不穷,反而富了起来,所以,作为“城里人”,自然会敌视这些“乡下人”、“本地人”了。
上海人给外地人留下的另一印象就是“男人太小气”和“女人太作”。什么“上海的男人没本事”、“上海的女人太厉害”等等的言论枚不胜数。个人觉得这真是一个误会,其主要原因或许是上海滑稽和影视造成的。上海滑稽戏里,总是将女人刻画的泼辣尖酸,而男人(那女人的老公)总是一个受气包。所以“上海男人怕老婆”似乎逐渐的谎话成真,甚至现在一些上海的青年自己都会说“我长大肯定怕老婆的”。而上海小姑娘,近年来的确已经由泼辣转型为“作”了。“作”是沪语,相当撒娇,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上海的女孩自然一个个成为了家中的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经习以为常,那么,长大之后会成为什么样也可想而知。然而,我不觉得这是一个单单上海才会有的现象。在现在的中国,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狭隘也是正常的,但也是值得关注的。
上海人还留给外地人什么印象?似乎有人说过,我们“崇洋媚外”严重。其实,这怪不得上海人。作为最早的通商口岸和租界,上海成为一个国际化都市是由历史、有背景的。沪语中很多的词也是来源于英语,“洋泾帮”的英语也由来已久。个人认为,有时“崇洋媚外”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我们崇了,也媚了,然后把自己的城市、国家建设的更好了,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要我说上海人最好的品质,莫过于热爱这个城市,对这个城市有着极其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上海人都会骄傲自豪的说“吾斯上海拧(我是上海人)!”